与此同时,欧美日7国央行和国际清算银行共同制定央行数字货币基本原则,规定央行数字货币不得影响物价和金融系统的稳定,提出央行数字货币不仅应该与现金并存,而且可以与私人数字货币并存。
第一要尽快明确总量设定。此外,在设定总量目标的前提下,应拿出足够比例的碳配额进入碳市场。
中国目前电力价格还存在一定的管制问题,并非完全的市场化定价。包括尽快明确总量设定、配额分配由免费逐步过渡到拍卖方式、推动金融机构的广泛参与、形成能产生足够激励且相对稳定的碳价格、推动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等。如果发达国家没有对征收碳边境调节税收益的合理安排,只是出于保护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不符合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精神,实际上是变相的贸易保护主义。增加配额拍卖比例,一方面发挥市场化手段促进碳定价,另一方面拍卖收入可作为政府公共收入,投入低碳发展行动中。中国占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累计排放只占到13%。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刚刚实现,人均GDP水平并不高、还面临不少发展问题的困难情况下,中国仍在2020年底向世界承诺了30·60目标,这是非常有担当的。第四,碳价格要想形成对全社会生产、消费等行为的牵引,还取决于能否形成顺畅的价格传导。所以,金属货币的流通,不受任何社会力量(特别是政府)的调控。
这时,商业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便只能在第三层次的货币供给领域发挥作用。第一个维度考量的是抵押品的属性,作为抵押品的资产根据其公共资产或私人资产之别,将被排在不同的货币层次上。当然,欧元的超主权性质还是给那场讨论带来了新的内容,但是,由于有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围绕特别提款权(SDR)问题展开的天才讨论在前,在理论和方法上,欧元充其量也只是SDR的欧洲版而已。出现这种情况,整个的货币流通便会陷入混乱。
其中,金属货币是商业社会自发生成的,信用货币由各种各样的银行机构通过贴现的方式提供,纸币则由政府发行。本书试图提供一张理解货币世界的世界地图……这个框架描述了不断发展的货币体系,可以帮助读者领略货币世界的全貌,并理解不同形式货币之间的关系。
从2008年开始的关于货币问题的讨论,是由一位局外人挑起的。在我看来,明显的缺漏之处,主要表现在两点上,一是缺乏在货币分层格局下对法币的分析。在这一体系下,第一层货币是金和银,第二层则是商业银行发行的汇票以及其他票据。《货币金字塔》研究的第二种分层货币体系与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有关。
同样,交易结束后,金银也可以回到无数不同的点上,其所有者既可选择继续将之作为货币投入流通,亦可将之窖藏,退出流通。翻开该书,入目而来的便是作者的自述:今天,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着史所罕见的彻底改革。另外,这类货币债权中还有一种形式,即未被保险的银行存款,也值得关注。当然,在此货币结构之下,应当还有以各国商业银行为主体发行的第四层货币,等等。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作者看来,比特币的作用等同于黄金,它将构成未来货币体系的底层基础,这是因为,比特币是一种不产生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价值能够自我保证的新资产,它们是银行发行数字现金的储备货币,因而具备成为第一层货币的资格。互联网出现后,人们发现,自主治理这种介于市场与政府之间的第三种秩序,天然存在于互联网世界之中:形形色色的依托互联网而形成的网络社区,都具备自主组织的基本特点。
基于原子交换机制的稳定币则处在第三层。这提升了它们运营的货币债权的安全等级,从而提升了流动性市场的安全性。
第二层货币则更适合交易,它们的使用,提高了货币供给的弹性,加快了货币流通速度,便利了经济增长。对于这种超越若干欧洲发达国家主权的货币,金融界固然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但这种好奇和期待主要集中在它同美元的关系上:多数人关注的是欧元与美元的汇率走势,关注的是这两大最发达经济体之间在国际金融领域中争夺霸权的角力,关注的是国际货币体系是否会彻底摆脱布雷顿森林体系,从此进入战国时期。就其涉及的理论方法而言,这些讨论仍然没有超出传统货币理论的窠臼。央行数字货币、比特币存款、稳定币等构成第二层货币。二是没有关注货币因数字化发展而不断抽象化,并更有可能逐渐消亡的倾向。因此,金银作为货币进入流通,完全是个无组织的过程。
可能更为重要的是,鉴于货币流通本质上是宏观的,发生在微观层面的交易对手风险和违约风险,汇聚起来便可能形成宏观上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风险。第二,纸币的流通是一个无限分散的运动。
在它背后,更凝聚着过去半个世纪的科学发明成果和技术创新。这种货币体系的出现,盖源于一个新的入侵者——比特币——的出现。
可以说,马克思对混合流通时期的货币问题的研究,早就指出了货币作为一个分层体系的性质。最新进展:分层债权 货币的分层无处不在。
正如本书作者所说:中本聪于2008年10月31日发表了一篇论文,该论文永远改变了货币世界。第四层是私人货币债权,主要包括由交易商发行的私人资产(如CD、CP)作为抵押的回购,以及优先型货币基金发行的资产净值份额。它们同样属于典型的私人货币债权,但并不归类在影子银行概念之下。因此,只要国家不破产,哪怕政府频繁更替,国债都没有交易对手风险,亦无违约风险,而且,国债事实上还发挥着最终结算手段的作用。
第三,金属货币流通是一个非常分散化的运动,它从无数不同的点出发,又回到无数不同的点。根据抵押权属性和卖权属性之不同组合,可以将货币债权分为四个层次。
在可商榷的方面,主要是对比特币的前景判断,我同意货币的某种形式的数字化是货币发展的未来,但我不认为比特币可以担此重任。第一种方式是几何图示:我们可以用一个分层金字塔来展示分层的货币系统,其中,作为基础的第一层货币居于顶端,它支撑着整个货币体系,并构成所有下层货币得以被接受的最终根据。
仔细读下去就可发现,作者对各种自称自诩的货币,采取了比较宽容的立场,他承认一切现世流通(在一定范围内被接受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均具有货币性,但是,这些货币的货币性并不相同,因而,可以用分层的方式将它们排列起来。第三,离开流通,纸币就会失去价值。
流动性卖权指的是,当金融机构发生流动性危机时,有第三方机构以资产购买的方式为其提供流动性支持。这是它不同于纸币流通、信用货币流通的最主要特征。它们与第一层货币的主要区别,在于都存在交易对手风险和违约风险,在于其自身的价值需要借助第一层货币来说明和定量。中央银行进入经济社会之后,货币体系与过去的区别,还在于一种新的资产被列为第一层货币,这就是国债。
卖权既可以来自公共机构(财政部和央行),也可以来自私人机构。当然,由于技术仍在不断深化,这种类型的货币系统仍在变化之中。
在引言中,作者开宗明义:货币是一个分层的系统。图片货币债权的四个层次 货币理论创新未有尽时 指出现有金融理论的贫乏,尝试从货币分层的视角为日新月异的货币世界提供新的分析框架,并依据这一框架,将迄今为止的所有货币制度同炉熔炼,提炼出若干共同特征,是《货币金字塔》的成功之处。
这种货币债权正是当前影子银行体系的业务重点,故而也被称为公共影子货币。基于央行资产负债表,它同时也排他地垄断了第二层货币的发行权。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